原创 TheBusAD 交通广告观察
近年来,虽然随着抖音、快手等自媒体的兴起,似乎消费者的注意力被互联网媒体吸引着,但为什么知名品牌还很喜欢投放公交媒体广告呢?比如各种知名汽车品牌、酒水、手机、快消品、奢侈品等等。公交媒体广告有什么样的魅力呢?交通广告观察媒体平台带您一同解读。
首先毋庸置疑,不管是什么广告都是要投放给“我们”看的。
如果你正在浏览一个网页,半屏的空间都充斥着广告,少则几个,多的甚至有几十个,这么多的广告,在这么小的空间,你能看到几个呢?我想很多人都是直接屏蔽了这些广告而去看自己关注的内容去了。再比如,我们在使用腾讯视频、优酷视频等APP时,总是会弹出来各种广告,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开通会员,跳过广告。这是因为现在的消费主力军早已不是50后、60后了,而是刚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90后。他们更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,面对冗长的电视剧情他们都会选择倍速放映,更别说是放映前的广告了。
但如果你是在去上班的路上等公交车,或是周末开车同闺蜜或是好友去游玩逛街,马路边的候车亭有一幅广告(如上图),或者不远处的马路上一辆刊登广告的公交车正在等红灯,周围没有其他广告干扰,你关注这个广告的可能性有多大?肯定比上一种情况关注的可能性高很多,对吧?
互联网终端限制,无论是PC或是手机,其展示面积较小,远不如传统广告的视觉冲击力,再加上其收看条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。例如需要有网络、受众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,起码要会使用智能手机,这样就很难在用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而公交媒体可以凭借候车亭或是车身,十几平米到几十平米的展示面积,在户外场景中脱颖而出,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到,震撼力可想而知。另外在受众要求上,公交媒体显然相对较低,更不需要有网络。尤其是对于一些识字不多的老年人而言,只需要看懂广告画面上的物品或是照片即可,广告的传播效果也就基本达到了。
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,公交媒体同大多数户外广告牌那样,似乎并不如互联网广告载体那样先进,甚至有些过于落后。但是,这并不能阻止公交媒体广告的创意空间。结合候车亭以及公交车身本身,更能让广告发挥到极致!特别是近年来,随着5G技术的发展,人工智能、AI等技术的不断尝试和应用,给候车亭广告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,在一如既往地优势基础上,更增添了与受众的互动性,使得广告不再仅仅只是传播画面,更多的是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,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消费潜意识,帮助品牌提升影响力。
在公交车身方面,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似乎并没有给车身广告带来多大的改变,但这依旧难不倒勇于创新的公交媒体人。他们已经逐渐将变色印料、环保车贴等新技术、新材料运用于车身广告中,不仅赋予了车身广告更多色彩以及画面的创意可能,更秉持着一贯的环保节能理念。
这一点也可以与互联网广告对比来看,公交媒体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,候车亭位置固定,车身却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,两者面对的都是真正的人,每一次的展示都是真实的。而互联网广告,你永远不知道你那几百万次的展示有多少次是虚假的。特别是近几年来,数据造假已经成为互联网广告行业透明的“机密”了。即使除去数据造假外,剩余的点击次数中,又有多少是真正观看完广告内容的,又有多少是形成对产品的购买行为的,隔着屏幕看数据,永远都是未知数。
公交媒体本身也是品牌,也只有公交媒体这类户外广告能做到这样。
对于知名品牌来说,自身的品牌形象建立与维护尤为重要,而公交媒体是依附于公交车、候车亭这类优质的民生工程的,在市民心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公信力和信任度,所以在投放公交媒体时,对自身的品牌建设是事半功倍的。尤其是对于一些消费门槛较高的商品,消费者购买行为更为理性,品牌需要保持品牌的长期曝光,从而潜移默化影响目标受众的购买导向,所以品牌应该保持长期持续的广告投放。
公交媒体广告与线上广告相比,其极高的性价比便于大规模的集中投放,爆发式的集中投放极易引起公众关注,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曝光,获得规模红利。近年来,户外广告所受到的关注不减反增,在品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,如何让品牌保持长足发展成为了每一位广告主都需要思考的命题。多媒体时代,占据消费者空间的公交媒体价值凸显,已然成为品牌营销的必选项。